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丞相进军汉中后,选择了静候一个人的回信。他是谁呢?三国中后期的第一投机分子:孟达。孟达字子度,扶风郡人。
董卓死后,三辅地区的流民涌入益州,孟达也与法正一起入蜀地依附刘璋。
刘璋在公元年被张松煽动,诚邀刘备入蜀。起初,刘璋派扶风孟达和法正各带两千人前去迎接刘备,孟达是负责人,法正为副职。
然而,刘备并未给孟达重任,反而让法正成为重臣,负责内外政策。在刘备成功占领益州后,他赏赐法正五百斤黄金,千斤白银,五千万钱,千匹锦,并任命他为蜀郡太守和扬武将军。
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晋升为尚书令(仅次于丞相),同时担任护军将军。而孟达一直赋闲在江陵,直到刘备拿下益州后才被任命为宜都太守。
法正还想帮助孟达,因此在汉中大战后,他建议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孟达抓住了这次机会,一举攻下了房陵郡,并消灭了太守蒯祺。
根据史书记载,孟达进军的路径应该是从东面的汉水进攻房陵。在房陵被攻下后,刘备因担心孟达会骄傲自大,所以在孟达即将进攻上庸的时候,派遣了自己的义子刘封去接管他的部队。
刘备多年的经历使他具备了极高的看人能力,包括后来的马谡。然而,孟达心高气傲,对刘封很不服气,这也为二人日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在刘封与孟达会师后,他们合力攻打上庸郡,最终上庸郡太守申耽投降。为了笼络申耽,刘备拜他为征北将军,并让他兼任上庸郡太守。
同时,刘备还任命申耽的弟弟申仪为建信将军,让他兼任西城郡太守。申氏家族是当地的豪族,他们在后面的剧情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羽在围攻樊城、襄阳时,曾多次呼吁刘封和孟达提供援助。然而,刘封和孟达都以山郡刚刚归附,不宜轻易变动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请求。
其实,孟达有两个选择:一是派出军队进行骚扰和阻击曹操的援军,二是直接出兵协助关羽攻打樊城。无论他选择哪一种方案,都将对襄樊战役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关羽曾经要求刘封和孟达出兵援助,但是遭到他们的拒绝,因为刘封认为自己没有成为蜀汉太子,而孟达则是因为拥兵自重。
当时荆州的情况非常复杂,吕蒙偷袭江陵成功后,关羽的形势急转直下。由于刘封和孟达的拒绝,关羽无法判断他们的意图,只能冒险选择南下走麦城,希望能够从夷陵撤回益州。
然而,实际上走孟达的地盘才是最安全的路线,也是关羽最终被江东俘获的重要原因。
孟达在关羽战败后,由于害怕被治罪并且与刘封有矛盾,于是带领部曲四千余人向曹魏投降。刘备后来杀掉刘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孟达没有救援关羽(如果不救关羽,可能关羽会失败,因此刘备对他非常恨)。
孟达选择投降的时间非常好,当时曹丕正在努力篡汉,他不仅需要得到士大夫的支持,还渴望开疆扩土,获得巨大的威望。
孟达在投降后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给夏侯尚带路,协助魏军袭击东三郡。他曾写信给刘封,劝他投降,但被刘封拒绝。
刘封回到成都后,被赐死。虽然刘封当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但是他仍然坚守了正义。孟达在投降曹魏后,得到了很大的回报,被任命为新城郡太守,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位于长安、汉中、襄阳等地方的连接处,对于魏蜀吴三国的消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孟达还被授予散骑常侍的头衔,成为皇帝身边的近臣。
叛徒无论在何处都可能遭受歧视,例如送给江东的大礼的麋芳就被吴人看不起。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人要求虞翻让开,喊道:“避开我们的将军船!”
虞翻严厉回答:“失去忠诚的人,没有资格侍奉君主。他们让两座城池沦陷,却自称为将军,合适吗?”麋芳羞愧不已,关闭船窗让虞翻先过。
曹魏重臣陈群、司马懿也不看好孟达,刘晔认为孟达只是有些小聪明、爱玩心计。实际上,孟达确实很擅长经营人际关系,他与曹魏的首任尚书令桓阶打得火热,与自己的上司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也有密切交往。
然而,孟达抱上了曹魏最粗的大腿:曹丕。曹丕是个性格鲜明的人,爱恨分明。当他看到很多人质疑孟达时,他说:“最近有人的命令没送达,为什么呢?
过去伊挚背叛商朝而投靠周朝,百里离开虞国而进入秦国,乐毅感激螳螂而蜕变成蝉,王遵识破顺逆而离开就任,他们都能看清废兴的迹象,知道成败的必然性。
因此,他们的形象被画在丹青上,他们的功勋被载入史册。我听说你的容貌出众,才气超群。在适当的时候,我会聘你并载入史册。”
现在你突然加入我们,我非常高兴,你诚心向我靠拢,我非常感激。过去的虞卿两次被任命为相,陈平一次被任命为参乘。
我对你的情谊超过了过去,所以送给你一些马和物品,以表达我对你的忠诚和爱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曹丕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孟达在中央的靠山桓阶和地方上的领导夏侯尚也相继离开。
作为一名地位高、权力大的叛徒,孟达开始担心自己的位置可能被取代。这时,丞相也开始对他进行心理攻势,派人去永安,请李严给孟达写信劝说他回归。
李严按照诸葛亮的要求给孟达写了信,信中说:“我和孔明都接受了同样的寄托,责任重大,深感忧虑,希望能找到好的伙伴。”
这封信情真意切,只有一个意思:劝孟达回归。然而,孟达更注重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感情。从孟达的角度来看,他的得失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1:留在曹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朝廷不追究,继续保持原来的权力和地位;另一种是朝廷会找机会拿下孟达,那时再反叛也为时未晚。
为了不失去与曹魏高层的联系,孟达一直与李严等人保持通信。选择2:投靠蜀汉有三种可能,一种是蜀军前来救援,但仍然无法抵抗魏军的攻击;另一种是蜀军不来救援,孟达只能独自对抗魏军;最后一种是蜀军成功救援,孟达将成为蜀汉的功臣。
因此,孟达选择暂不投靠蜀汉,等待朝廷的动态再做决定。作为投机分子,孟达想要每一步都走得稳当,但他也担心回蜀后会被反攻清算,因此不敢完全信任蜀汉。
他反复查看李严的信,并给诸葛亮写信求证,但这也使得他失去了回归蜀汉的最好机会。曹丕驾崩后,曹魏的重臣们都去了洛阳,而孙权则亲征曹魏荆州刺史部的江夏郡。
曹魏御史台的治书侍御史荀禹在南方一带视察时,恰巧遇到了孙吴的大军进攻。荀禹虽然身为文官,却有胆略,他立即动员了附近各县的军民上千人,趁夜点火制造声势,使得吴军误以为魏军有所防备,最终放弃进攻。
如果此时孟达决定叛变,魏国根本无力应对。丞相看到孟达一直没有回复,决定逼迫他行动。他派郭模去和孟达有矛盾的魏兴太守申仪那里诈降请求归顺,作为投名状的就是孟达通敌的重大机密。
孟达,不要再犹豫了,快点叛变吧。别看孟达很聪明,但在丞相面前,那就是班门弄斧。丞相真的相信孟达会真心归顺蜀汉吗?
太天真了。如果曹魏和蜀汉交战,孟达会帮谁还不得而知。届时,他的新城郡将成为关键因素,他帮魏则魏胜,帮蜀则蜀胜。
到底帮谁,就看哪边出价高了。丞相的战略意图是利用孟达和新城郡最大限度地牵制魏军中央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支援西线战场。
年底,丞相首次北伐,为了确保走岐山道北伐陇右主力的行动隐蔽性,同时扔出了两个疑兵:1、赵云、邓芝出褒斜道,据守箕谷混淆曹魏凉州军区的判断;2、派郭模去向申仪泄露孟达的通敌证据,逼迫孟达叛变。
丞相的谋略非常完美,可惜,他的一生之敌此时已经正式登上军事舞台,首次出招就破解了丞相的东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