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知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把任何一个宅府比作一个公司的话,当家主母就是总经理。
既要处理公司内部的人员调配,管理经营,又要面对市场的竞争,千变万化。
其中能力大小,亦可见一斑。
剧中的那个封建奴隶社会,女性地位的高低,除了自身娘家的光环,夫家的官职是占比较大的影响因素,自身的经营能力又占了很大比例。
除了皇后,贵妃,地位最高的就是国公府了,郡主的齐国公府,和英国宫府,接着就是侯府,小秦氏这个侯府夫人,再接着是伯爵府,比如吴大娘子。
这四个人的城府段位排序。我用这样一个标准:是否会接纳现实,并且会应对现实。
段位最弱的,白银,我认为是小秦氏。
她一辈子苦心经营,就是想扭转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结果当然是失败的,自焚了事。
第一,她嫁进侯府当继室,越过其实是越不甘的。老侯爷竟然一辈子心心念念弱柳扶风的大姐姐。
身子病弱娇气,又善妒,又不会管家治理。偏偏老侯爷把她当成心尖尖上的一个。
第二,她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该得爵位,哪怕老二实力更强,更有出息,也要使手段拉他下马,轮也轮到自己的儿子袭爵。
这种种作为,皆是因为不接纳。
她接受不了比她弱的大姐姐占据老侯爷的心,她接受不了比她儿子强的老二要袭爵。
因为接受不了,所以痛苦。
因为不接受,所以选择对抗,对抗的后果,就是别人都好好的,只有她自己失去了一切。
排倒数第二的黄金,我认为是平宁郡主。
她是经历过不接纳,到后来接纳,这样两个层次的人生轨迹的。
最开始,她接受不了唯一的儿子,又上进又帅气又多金的宝贝儿子,竟然想娶一个四品官员家的庶女,她认为明兰就是给小公爷当妾都不配。
不惜打死了小公爷的贴心忠仆不为。
明面上接纳,实际上内心不接纳,专门跑去盛府给小公爷认妹妹。
结果就是母子离心。
后来又学得接纳,邕王叛乱之际,她站错了队,给齐国公府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她的应对措施是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经此一劫,她开始接纳儿子喜欢心上人的事实,沐浴更衣,愿意去盛府提亲,只可惜晚了一步。
人只有接受了,才不会要死要活,才能够看清形势,做出对所有人最有利的选择。
郡主学会接纳,带来的好处很多,比如齐国公府度过危机,比如母子释怀,关系破冰。
排位铂金的,我认为是吴大娘子。
吴大娘子没有郡主那么要强,梁晗读书不行,文不成武不就,吴大娘子也就随他了,当个闲散公子算了,看着伯爵的荫封度过一生也是一种活法。
这何尝不是一种接纳呢?
如果她不接纳,她只怕一定会逼迫梁晗读书,考取功名,再娶个海氏柳氏那样的清流世家好女儿敦促着。
吴大娘子没有那样做。她只是在梁晗闹出未娶正妻,小妾就怀孕这件事上出面解决了一下。至于梁晗婚后和墨兰的相处,她是一概不管的。
接受的好处也很明显。首先自己不那么难过,知道这是人生常态。
然后接着过她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的伯爵府大娘子。没事了进进香,打打马球,不把注意力放在不成器的儿子身上。
排首位钻石段位的,我认为是英国公夫人。
英国公夫人是毫不在意外界评价和看法的一个人,这一点与小秦氏完全相反,小秦氏一辈子都在维护她那个假面虎(温柔贤淑,心地善良)的面皮。
所以,明兰举办迁居宴席时,小秦氏看着在院子里不凑堆的英国公夫人,还和向妈妈嘀咕讥讽了几句。
英国公夫人,做的两个事,足见将军夫人气派,一是年轻时不在意别人说她“老蚌生珠”,二是女儿在国舅府被妾室差点害命,她支持女儿和离。
有多少人为了名声,为了孩子,不想让女儿和离的,就是放到现代,支持女儿和离的母亲又有几个?
遇事就接纳,并且快速做出应对措施。
试问,假如张大娘子真和离了,抱着个孩子回娘家了,绝对是京城里王炸一般的新闻。国舅爷正妻,和离,还抱走了国舅爷的嫡子,先不说桂芬以后不好再嫁人,光是和国舅府的纠缠,就不是个心静的事。
女儿不同意和离,选择尝试在国舅府经营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英国公夫人接受了,不再提和离之事。
另外就是,英国公是历经三朝的元老,英国公能在这么多年里,屹立不倒,我相信与英国公夫人的经营手段分不开。
你们觉得呢?
——————————
作者简介:
南安王:擅长观点文,故事文,剧评,小红书运营。线下经营一家女子调养工作室。
愿和你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你的每一个
都是对我的喜欢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