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点上方"扶风微传媒"免费订阅
三驾村人谝《情怀.宗烈自传》
文/毕新智——据传:唐代僖宗、宣宗、明代刘瑾三位圣驾前往法门寺参佛时在此歇息,明朝建村故曰“三驾村”,把圣上下驾歇息的地方曰“盘龙山”,位于今天的法汤高速东侧。“盘龙山“顶有座娘娘庙,村民叫“北庵“。庵之北的官道两侧,那片广袤的土地称谓“天廊“,直通法门寺院。庵之南有个深深的涝池,涝池岸有一尊被岁月剥噬的石碑,碑有座无头,满是佛龛,顽强挺立。此乃北魏文物,早于法门寺好几百年,上世纪末被县文化局接至城隍庙(县博物馆)保护起来。——言归正传。年成立高级社时,张家队的饲养室建在“盘龙山”上,其实是娘娘庙改建而成。这是我上初中时的印象。成立人民公社,张家村变更张家队,城镇化后又变更为张家组。在我的记忆里,罗宗烈就是张家人,我是毕家人,都是三驾村的。我去他那儿要路过候家走二里多地,过去往来不多,在法门高中上学一个班,刚刚熟悉又天各一方,同村同学几十年,真正了解还要从《情怀》说起。——年偶然一天,我从扶风媒体得知,在扶风教育文化界享有盛誉的《情怀.宗烈自传》在我县多家媒体举办的研讨会推介会,作者被冠以“扶风籍作家”的头衔。罗宗烈是我同乡同学,少有联系却相亲相知。实话说,我退休以后很少读书。现在的水货不少,好书不多,言过其词,广告满天。我却不知如何被《情怀.宗烈自传》迷住了眼,说不清楚我是对同学的偏爱还是误读还是自己的贪婪。我第一次对一本书产生了爱不释手、夜不能寐的感觉。读宗烈的书容易上瘾,连续好多天,不是忘了吃饭,便是通宵达旦,令人心潮澎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读后我反复思考,“情”为何物?“怀”为哪类?百思不得其解,“情怀”又是什么?幡然醒悟后,我贸然释义:“情”是友爱;“怀”是拥有,“情怀”可能就是一种以人的感情为基础,与所发生的情绪相对应而产生的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情怀.宗烈自传》始终以“情怀”为主线。书中浸润着人间情怀,诸如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家庭情、宗族情、亲戚情、同学情、师生情、同事情、战友情、乡情、村情、社情、也有国家情。还有我们挂在嘴边的爱国主义情怀,人道主义情怀,家国主义情怀。——作者讲述了家族亲人五代的故事,印证了一个非凡的道理:没有国哪有家,因为家事也是国事,国史也是家史。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家族的安宁,这绝不是一句大话。作者的成长史就是新中国的发展史,作者的奋斗史也是老三届的奋斗史。作者具有超人的记忆和文字表现力,在痛苦中回忆了罗家起落和父母两次迁徙的历史,把家事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读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巨大震动。书中涉及到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近百余人,特别是我们三驾村身边的的乡里乡亲,个个活灵活现,我从内心深处由衷地佩服。毫不夸张地说,《情怀》这本书,是我们三驾村人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法门高中同学的骄傲,是扶风近年难得的好书。它深刻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睿智见解,文笔严谨不失幽默,凌峰饱含圆润,是文学佳篇更是思想集锦,值得我们不同阶段的人们阅读和珍藏。——俗话说,枪杆子、笔杆子,干革命就靠这二杆子。对宗烈而言,这句话的确有象征意义。宗烈是行伍出身,却是玩笔杆子的行家。枪杆子他一生两次拥有,一次在文革中,一次是当兵后。他毫不隐晦在文革中持枪武斗的过程。年6月4日,所谓的“解放法门”,他从西稍头经过邮电局、供销社楼、人民公社大院到“临匪”的据点——拖拉机站,没打一枪,战斗结束后,子弹如数上交。连同张猪娃是怎么死的也毫不知情,后来从本组村民张周保口中听到本组村民张猪娃当日慘忍毙命后,弃枪脱离派系。他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村民给他教割麦、捆麦、扬场。队长信任他当保管员,夜间为麦堆盖“万”印,与村组村民的“情怀”难以言表。——读了第一章“少年莫愁——能不忆开封”,我才知道,罗宗烈出生地在河南开封,且在出生地读完了小学,还只身参加了初中的升学考试,考上了开封有名的实验中学。读了第三章“守望三驾村”,我才明白这个和我有同窗之情的人只在三驾村呆了10年。生他的故乡在开封,养他的故乡在三驾,助他成长的家园在酒泉。宗烈在三驾村生活了10年,留下了故事一串串,他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很深的烙印和抹不掉的情怀,浸润着我们的内心,超出了时间和金钱。能爱人能修己似为情,能容人能克己似为怀。祝愿三驾村培养出来的罗宗烈继续情怀交织,涤荡除尘。洒脱地、勇敢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我在家乡等候着你的成功、你的到来!辛丑年阳春写于扶风县城盛世名门.尚府作者简介
毕新智,三驾村人,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先后在法门、建和、扶风高中、县教研室任教,担任扶风高考总保密17年,曾获县先进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员、陕西省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