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历史上最厉害的小提琴家是意大利的帕格尼尼,我听到过的最动人*魄的小提琴曲,就是这家伙演奏的。
当时有一个人跨越里的路程,特意来听这个所谓的人间的魔*的演奏。
这个忠诚的倾听者一路走来眼睛都瞎了,他说像帕格尼尼这样的魔*,可能年才能出一个。
秘色瓷也是这样。
我一直喜欢秘色瓷。
但是我只能从诗歌的描述中,感知那种色彩给人的冲击力。
我在景德镇的时候一直在考虑,工匠们是如何把秘色瓷的感觉对应到不经意的灵光与手里边儿的艺术品之间的,这绝对是一种妙手偶得之的一刹那。
有些时候过于强求反而得不到。
我追寻了一段儿时间以后,这件事儿就搁下了。
但是我的无意识状态一直时刻警醒着捕捉这种颜色。
突然有一天,我睡的半梦半醒,时间已经快到了上午九十点钟,下了一夜的雨,天气阴沉,逐渐晴朗。
我在山间的民居里面,朦胧的睁开双眼望向窗外,一霎那,我知道了秘色瓷是什么颜色了。
喜出望外。
人世间有时候这种开悟一下子就够了。
看了很多地方的博物馆,我知道真正的秘色瓷只有法门寺地宫里面的那一盏才是真的。
直到今天,看到猴哥拍了照片儿,他在樱花底下准备偷桃儿而不得徘徊的样子已经够精彩了,而樱花的背景或者说樱花的彼岸,竟然就是秘色瓷。
就是下面的照片,大家慢慢感受:
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最早描写了秘色越窑器的釉色。唐、五代、宋代的文献中也偶有记载,但因记载欠详,秘色瓷究竟是何种瓷器,长期以来未有圆满的答案。
唐五代越窑烧造的青瓷或青瓷中釉色上乘者。秘色瓷的秘色是指一种青绿色。一九八七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了一批越窑青瓷,是唐懿宗用来供奉释迦真身舍利的众多珍宝中的一种,出土物与文献上描述的相契合。根据法门寺的考古发现以及文献记载,秘色瓷从广义上讲,就是指越窑青瓷;从狭义上讲,是指越窑青瓷中的精品。
一九八七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出土越窑青瓷,器形有瓶、碗、盘、碟等。瓶为八棱形,小口,细长颈,颈与肩转折处饰三道弦纹,圈足浅,高21.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8厘米。碗均为五花瓣口,分浅形与深形两种,浅形平底内凹,底部留有一周支钉烧痕,口径为22.4厘米,高6.8厘米,底径9.5厘米。深形碗圈足较高微外撇,高为9.4厘米,口径21.4厘米,足径9.9厘米。盘亦均为五花瓣口,平底内凹,底部留有一周支钉烧痕,口径20.1~25.2厘米。另外还有2件漆平脱银秘色瓷碗。这些器物制作精工,以青绿釉为主,与陆龟蒙《秘色越器》诗所描述的釉色相合。
这一发现不仅提供了秘色瓷的标准器物,而且由于法门寺塔的地宫闭封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表明秘色瓷烧造时间的上限不迟于此时,较之浙江临安晚唐钱宽墓、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窑青瓷要早30年左右。杭州和临安墓葬出土的越窑青瓷以青*釉为主,青绿釉所占比重直至五代时才逐渐增大。这次法门寺出土的时代较早的越窑青瓷,以青绿釉器为主,包括少数青*釉,并出现了银加金银装饰,说明早期秘色瓷既包括青绿色釉,也包括青*色釉在内。另外用金银装饰瓷器也并不是从钱氏君臣奢侈成风才开始的。
青瓷的烧制往往是同窑不同色。这是由于釉的呈色除原料因素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窑内火焰的不同与变化,而火焰的控制又是十分困难的,所以青瓷釉色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是不足为奇的。浙江地区唐五代墓出土的越窑青瓷除少数青绿色釉器物可以确定为秘色瓷外,多数青*色釉的器物也应当属于这个范畴。当然,两种釉色相比,还是以青绿色为上,因此诗人才用“千峰翠色”、“捩翠融青瑞色新”等句来形容。但青花釉器物也是很精美的,如这次法门寺出土的两件青*釉大碗,均银,外涂黑漆,并用金银团花等装饰,非常精致。
在浙江钱氏家族和重臣的墓葬中,金银或涂金彩装饰的越窑青瓷也多半为青*色釉,只不过由于釉色不如青绿釉鲜亮,故往往增加些辅助性的装饰,使其更加美观。秘色瓷的釉色与传统越窑青瓷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推测是其制釉原料的选择与处理更加严格,并与其采用瓷质匣钵的烧制工艺有关。
秘色瓷出现于越窑土贡(—)起至咸通十三年()之间。第二,秘色瓷名称在南、北方同时产生,南方陆龟蒙用“秘色”赞美越瓷精品;在北方,法门寺地宫高僧用“瓷秘色”对供奉越瓷精品进行命名,体现佛教对供奉物品的一种地位的肯定。第三,“秘色瓷”商品名出现在五代。
越瓷产地为吴越国钱氏所控制,商品名受唐代陆龟蒙诗影响。第四,五代起,越瓷贸易迅速扩大,秘色瓷作为越瓷精品的商品名逐渐被人们所熟悉,给后人的感觉好像五代吴越时期才有秘色瓷这妙物。
越窑秘色瓷,又称秘瓷、秘色越器。“秘色”一词最早出于晚唐诗人陆龟蒙写的一首诗的篇名:《秘色越器》。据本百科“秘”字条和“色”字条的解释,“秘”字从禾从必,“禾指五谷粮食,“必”指隐匿,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国家粮食库存数量机密”。“色”字从刀从巴,“刀”指“剁碎,转义指“齑粉”;“巴”指“附着”、“黏着”。两个字符联合起来表示“敷脸用的粉末”,引申指“药粉配方”。
所以,“秘色”的意思是“保密的釉料配方”。“秘色瓷”就是用保密的釉料配方涂抹器物表面而烧成的瓷器。秘色瓷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产生瓷器外表“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固。所以,这种配方是保密的,专用于皇家瓷器的烧造。以后,凡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都叫“秘色瓷”。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
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去很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难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
秘色瓷在晚唐时期烧制成功,不久之后,五代钱氏吴越国就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的确是"臣庶不得使用",它当然远离百姓,高高在上了。
至于它的名称,偏偏不明说是青瓷,也不像宋代那样,取些豆青、梅子青一类形象的叫法,却用了一个"秘"字,着实逗弄得后人伤了一千年的脑筋。而细想想,这个"秘"字又包含了多少实的与虚的内容。这样极富深意的名称,恐怕只有浸泡在诗歌的海洋里的聪明的唐代人才琢磨得出吧?
话说从头,目前本人水墨国内可出其左的不多,侯哥面前我却不敢这么说,文末附侯哥水墨作品:
灯火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