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三国这5人投降后,名声臭到极致,第4个被 - 扶风县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NT Archiver

扶风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三国这5人投降后,名声臭到极致,第4个被
TUhjnbcbe - 2024/10/27 16:36:00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说历史的女人——第65期:三国人物)在中国古代史上,人们因为儒家传统,对忠义极为看重,因此,一个人品质的好坏通常都会首先以忠义来衡量。比如关羽,如果单纯以武力和战绩来看,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武将,但却因演义对他的忠义品质的深刻刻画,被历朝历代不断追封,到了清朝时期,以至于都成了忠义的绝对典范和楷模。由此可见,忠义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反之也依然,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么5个人,都因为在关键时候失去了对忠诚的坚持,做了叛将,最后的结果是名声臭到极致,甚至有一个到敌国虽然立了功,也被重用了起来,但是敌国的大臣仍然见他一次骂他一次,他虽然很气恼,但却不敢反抗。我们就一起来围观一下这5个软骨头。1:孟达。此人跟吕布有一拼,吕布是三姓家奴,而他也一生三叛,除了没有干掉主子之外,也算是个小型的三姓家奴了。孟达是扶风郡人,因为东汉末年闹饥荒、兵乱,于是孟达就和大名鼎鼎的法正一块去投奔了益州的刘璋。但是刘璋是一个弱主,缺乏驭人之能,所以法正就在后来引来了一只猛虎刘备。孟达就又叛投刘备,刘备封孟达做宜都太守。公元年刘备派遣孟达和刘封共同进攻上庸,但是在攻下上庸后,关羽在樊城的战事出现问题,向他们求救,两人没有驰援。孟达因此害怕被刘备治罪,就叛投曹魏。刘备在心里估计都快恨死孟达了。但是孟达投魏后,得到了曹丕的极度赏识,又是拜将又是封侯的。但是曹丕一过世,这孟达就又打起小算盘了。此人对谁的忠诚度从来都没有坚固过,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所以诸葛亮稍微一引诱,他就又动心思了,不过这回可由不得他了。司马懿一边写信安慰他,一边火速发兵,在孟达尚未来得及部署的情况下,被司马懿围攻上庸城。孟达部将开成投降,孟达被斩首,这就是频繁做叛徒的下场。2:吕布。这是个大号的三姓家奴,吕布一生的败笔并不在于他投降,而在于他投降之时对于前任主公的手段,令人无法接受。第一次,吕布因勇武受到丁原的赏识,按说丁原对于吕布而言具有知遇之恩,但是吕布在受到董卓使者钱财引诱的情况下,竟然恶从单边生,手刃了丁原。拿着前任主公的头来到董卓这里,接着问题是董卓竟然感到十分高兴,而且还重用吕布,并让吕布做自己的贴身侍卫,不得不佩服董卓的胆量——因为一个能够以钱财杀主子的人,也一定会再次因其它的诱惑再杀掉一个主子。后来果然应验,但是不是钱财,而是女人,吕布在王允的谋划之下,果断刺杀董卓。这也就是为什么董卓临死之前都是那么惊讶,但是那时候才清醒吕布不是东西,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吕布此后虽然南征北战,但是他的人品已经臭了,人人都对他心存戒心,下邳兵败,虽然恳求曹操放他一命,但曹操想到丁原和董卓的下场,不但没有饶他,而是处死,因为曹操可不是董卓和丁原那样的主子,他是枭雄。3:于禁。这是三国最可惜的一员将帅。于禁是最早跟随曹操的,可以说是元老级别的将领。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是屡立战功,比较有代表的比如宛城之战,张绣夜里忽然发动袭击,曹军大乱,但是只有于禁一部一边战斗一边撤退,非常有序。直到退到自己的大营,于禁仍然让士兵挖好防御壕沟之后,才去拜见曹操。曹操因此格外赏识于禁。再比如在著名的官渡之战,刘备占领徐州,成为曹魏后方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于是曹操趁和袁绍尚未开战,带兵火速前往徐州去攻打刘备。但是官渡方面也需要有人守备,于是他就留于禁。后来袁绍得知曹操亲自率兵东征徐州,于是派兵猛攻曹营,但是于禁坚守有方,袁绍兵无法攻下。但是于禁却在此后借机出击,反击败了袁绍军的侧翼营寨,还俘获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个袁绍的将领,意外的是他还成功招降了。于禁因为战功卓著,深得曹操重用,在公元年,于禁被封左将军、假节钺。其地位可见一斑了,但是于禁的人生在此后的一场战役彻底毁掉。那就是樊城之战,樊城告急,曹操派遣于禁和庞德领军救援,结果因为天降大雨,不但没有救得樊城,反而被关羽俘虏,但是更令人意外的是于禁竟然忽然惜命起来,不顾一生戎马换来的好名声,选择了投降。难怪曹操听到后,心里那种失望简直无法言表,说出了于禁在关键时候还不如庞德的话。而于禁虽然用不断投降蜀汉和东吴,保住了性命,但是却名声扫地,人生万劫不复,等回到魏国的时候,等来的是无尽的耻辱和嘲笑,他也只能羞愧而死。于禁恐怕是三国中最不划算的或者是投降买卖做的最失败的将领了。4:糜芳。此人是很早就追随刘备的,算不上元老,也是次元老了。他家里是徐州富豪,当时为了追随刘备,不但付出了钱财,还付出妹妹。跟着刘备那是经历很多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后期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关羽鏖战樊城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投降东吴,导致关羽进退无路,惨遭杀害。关于这一点,虽然他有理由说关羽对他不怎么样,甚至回来要治罪于他,但不管关羽怎么做,应该是最多降了他的官职,但不会杀他的吧。不管怎样,麋芳在关键时刻的叛降都是不光彩的。且看叛投敌国后,敌国的大臣是如何看待他的,有两件事足以说明。一是麋芳的船与虞翻的船在江中相遇,麋芳的官职比虞翻高,所以麋芳的手下就让虞翻让路,但是虞翻却不动,还高声讽刺,或者说可以是责骂麋芳。麋芳十分羞愧,不敢吭声,停在一边让虞翻先过去了,自己再过。二还是这个虞翻,虞翻似乎就见不得麋芳这样的人。虞翻的车子途径麋芳驻守的营地,营门没开,虞翻就在外面大声说麋芳这门是该开不开该关不关,但他如此恶心麋芳,麋芳也不敢还嘴。5:傅士仁。此人跟麋芳同时叛投东吴,但是麋芳在史载中尚有记录,而且在东吴做了将军,这傅士仁投降后,却没有了音讯。虽然他消失了,但是网友们还是跟傅士仁取了一个新名字,叫不是人(谐音同傅士仁),以表达对叛徒的痛恨和鄙视。结语:此五人,若是没有做叛将的经历,应该都能有一个好名声,忠义的好名声就是最好的结局。但是他们却在关键时刻变节,因此都成了令人唾弃之人。而自古以来,类似这样的叛徒,不仅受到史学家的批判,在民间连一般老百姓也瞧不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这5人投降后,名声臭到极致,第4个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