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论坛
刘弘基(-),唐朝大将。雍州池阳县(今陕西省三原县)人。父亲刘升为隋朝河州刺史。刘弘基年轻时放浪不羁,结交侠客,不治产业。大业末年,曾随从汤帝征伐辽东,行至汾阴县(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宝鼎)、估计已经失期,将来要获斩罪,便故意违反禁令屠宰耕牛,让人告诉县吏将其逮捕入狱。过了年余,赎罪出狱。自后四处逃亡,以盗马为生。
大业十三年(),刘弘基流亡到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遇镇守太原的唐国公李渊,便主动结交。其看出李渊之子李世民有不同于常人的气度,因而更加亲近。此后,与李世民出则騎从相连,入则同榻而眠。李渊准备起兵时,刘弘基召募得人。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妨碍起兵,刘弘基奉命与长孙顺德预先埋伏在李渊所在的厅堂后面,闻声而出,拘捕了王、高等人,从而扫除了起兵的障碍。起兵后,他跟随李世民攻占了西河郡(今山西省沿阳县)。义军行至贾胡堡(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打败了隋将宋老生,随之进攻霍邑县(今山西省霍县)城。宋老生率部在城外抵御,刘弘基随李世民发起进攻,宋老生战败逃跑,弃马跳入壕沟,刘弘基跃进壕沟斩杀了宋老生,因功拜右光禄大夫。军队行至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蒲州镇),刘弘基率先带领人渡过黄河向西攻占了冯郡(今高陵县),被任命为渭北道大使。接着继续西进,向南渡过渭水,驻军长安故城(今西安市西北),声威大振。隋将卫文升军来战,刘弘基派兵迎击,摘获带甲之士余人、战马数百匹,隋军大败而归。当时诸路兵马未至,刘弘基所部最先到达京機,而且一战即胜,李渊甚为高兴,赐马20匹。及至攻破京城,刘弘基功居第一。不久,他跟随李世民在扶风郡(今凤翔县)攻打薛举,薛举兵败而逃。以功拜右领军都督,封河间郡公。
唐武德元年(),拜右骁卫大将军,领行军左一总管。又跟随大元帅李世民征讨薛举。遇上李世民有病,命刘弘基与刘文静等在浅水原(在今长武县西北)与薛举交战,刘文静等八总管皆败,惟刘弘基一军尽力苦斗,箭尽被俘,直至薛仁果降唐,才得返回,复其官爵。不久,宋金刚攻陷太原,刘弘基奉命屯驻晋州(治今山西太省临汾市西南金殿)。当时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为宋金原刚所败,人心惊慌恐惧。宋金刚兵临城下,刘弘基不能了固守,又被俘获。刘弘基依然不屈,不久伺机逃回,仍授左一总管,随秦王李世民屯驻柏壁(今山西省新绛县南柏壁村),亲率名精兵由隰州(今山西省隰县)奔向西河郡,切断敌军退路。其时敌军来势甚猛,刘弘基坚守壁垒,敌不能进。及至宋金刚逃跑,刘弘基率领骑兵追至介休(今山西省介休县),与秦王合击,大败敌军。因功封任国公。不久又眼随秦王在洺州(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攻打刘黑闼。班师回京,授井钺将军。其后,突厥进犯京畿,刘弘基率领步、骑兵1万,由豳州(今彬县)北界东自子午岭(今甘肃省正宁县东北子午山)、西接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修筑营垒塞障,协助淮安王李神通在北边防备突厥。
武德九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太宗即位不久,即以佐命之功实封刘弘基食邑户。贞观元年()十ニ月,义安王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裕等谋反伏诛,刘弘基因犯了与其交往密切之罪,被除去名籍。过了一年多,起用为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刺史,恢复了封爵,随即征拜为卫尉卿。贞观九年()改封夔国公,世袭郎州刺史。后以年老请求辞职,授辅国大将军。太宗征辽东时,以刘弘基为前军大总管,曾参与攻打高延寿,力战有功,多次受到太宗慰劳。高宗永徽元年(),加实封通前户。其年去世,终年69岁。高宗深感悲痛,三天没有上朝,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陪葬太宗昭陵。
作者/来源:太阳小子57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