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9/30 22:23:00
玉柄铁剑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炼铁,剑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属西周晚期器物,年代距今年,打破了秦国铜柄铁剑年的中国最古老冶炼铁器记录。把中国铁器冶炼推进了年。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晋侯苏钟共16件,其中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收回入藏,其余两件在清理发掘晋侯墓地8号墓时出土。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谐和的编钟。有铭文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该编钟不仅是乐器,而且上面刻有个字的铭文,上面所记录的是一场战争,这在古书上没有被记载,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此外铭文中多种记时历日对西周的断代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太保鼎,梁山七器之一,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西周青铜器。鼎通高50.7厘米,口宽23厘米,长36厘米,重26千克。该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青铜艺术珍品。民国时期,该鼎为徐世昌所收藏,并一直保存在家里。建国后,徐世昌的后人将他捐给了国家。收藏于天津博物馆。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西周晚期(孝王时期)一名叫克的大贵族为祭祀祖父而铸造的青铜器。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5公斤。西周大克鼎造型宏伟古朴,线条雄浑流畅,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为器物之大,年代之久远,文物之精美,国宝被编入中学教科书。而此举使得后母戊鼎一一举成为国人心目中的“镇国之宝”。云纹铜五柱器,这件古物被收藏在安徽博物馆,器形确实奇特,器上有五根圆柱,分列于长方形的脊基上,距离互等,下为空腔方座,四角圆无棱隅,四壁微鼓,形状神似现代的路由器,当时出土的时候,在场的专家们见多识广,也无法确定此物用途,直到现在也不知道这文物有什么用途。